(通讯员赵瑞琦)6月3日下午,清华大学苏世民学院客座教授和迪士尼全球媒体主席答雅·屠苏博士,来到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就“一带一路”的国际传播问题,与来自全校各院系师生近60人,进行了长达两个小时的互动交流。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东建、副书记兼副院长付长海参加讲座,副院长赵瑞琦主持讲座。
答雅教授在讲座中指出,当今世界的一大趋势是中国国力绝对上上升和美国国力相对下降所导致的全球权势转移。在这其中,从全球500强数目来看,在2000年,美国有179家,中国有10家;到了2016年,美国有132家,中国有109家。从全球贸易的地缘政治来看,以美国为最大贸易市场的有56国,以中国为最大贸易市场的有124国。这样坚实的经济基础和国际经济影响力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在中国人眼中琴瑟和谐的“一带一路”大合唱,在某些西方人眼中却成了中国龙要统治世界的信号。同时,全球媒体排行榜上,美国占据绝对优势,收入前十中有八家是美国公司。它们塑造着全球的认知和观感。为此,要注意相关“一带一路”的国际传播战略与战术问题,比如,增强金砖国家间的合作、以有针对性援助来加强软实力、发动魅力攻势、提升国内媒体的国际传播能力等。
讲座中,答雅教授特别提到了互联网发展对中国全球力量构成、一带一路发展的影响。中美两国在网络空间的力量对比翻转是前所未有的:从互联网全球使用人数看,1995年,美国占61%,中国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到2014年时,中国占23%,美国占10%;中国在所有互联网应用领域,都有不输于美国的应用和相关企业,尤其是中国的BAT三巨头;在5G领域,中国处于领先地位。当然,也因此在网络空间中产生了诸如网络主权、网络战争、网络黑客、网络间谍、网络恐怖主义和网络犯罪等诸多问题。答雅教授最后强调,可以以互联网的“去美国化“”和“一带一路”的传播来改造发展话语,打造一个全新的全球化样貌。
赵瑞琦副院长在总结中指出,中国传统社会注重人情的强粘接性与互联网的强连接性之间,这会发生非常好的耦合效应,过去20年中国互联网经济和应用的快速发展是个明显的例证。从世界史的角度而言,过去500年的发展史,全球化的模式基本上是盎格鲁-萨克森发展道路的全球散播。进入21世纪,这种模式与全球权力结构、发展动力和解决现实问题的需要之间,存在极大的张力和不适应,是当前国际矛盾、冲突与斗争的主要根源。展望未来,以互联网为动力,以新全球化为平台,中国可以为世界的发展提供一种有普遍意义的发展路径。
Daya Thussu,英国国际传播领域国际知名学者,现任清华大学苏世民学院客座教授和迪士尼全球媒体主席。他曾长期担任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国际传播教授和印度媒体中心的主管,同时也是中国传媒中心的研究顾问。他是Sage期刊《全球媒体与传播》的创始人和执行主编。他著述颇丰,出版了18本编著,其中有《电子帝国》《国际传播》《流动中的媒体》《新闻娱乐》《国际化媒体研究》《媒体和恐怖主义》《传播印度软实力》《绘制金砖国家媒体地图》《中国媒体走向全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