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2019春季学期工作总结

时间:2019-07-25浏览:408

春季学期是本教研室集中承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一个学期,因此本学期的工作重点就是保质保量顺利完成原理课的教学、考核工作。

一、 新形势新任务

党的十九大以来,思政课在教学内容和要求方面有比较明显的调整。2018版教材相较于前一版教材在内容方面有较多修订。同时,教育部要求思政课必须进行闭卷考试。

马原理课此前已经通过几年的探索形成了适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的过程化考核模式,并配套印制了教学手册,对教学环节、考核方式等核心部分做了规范化安排;在经典阅读环节已经形成经典导读书稿,有针对性地为我校学生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品中与传播传媒相关的文献;对课堂讨论的具体组织形式、讨论问题的设计等细节都进行了探索并形成了文字材料。当然这些工作都是在锦刚老师做教研室主任时组织完成的。

考核方式直接影响教学过程。闭卷考试使老师将教学的重点由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变为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点。老师们为了适应这种变化需要重新备课、制作PPT,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

二、 教学主体

原理课因为受到师资条件的限制,无法进行中班教学,大部分教学班课容量都在百人左右,全年级共分作24个教学班。大部分老师承担4个头的工作任务,个别老师承担5-6个头的工作量。由于齐玉凤老师于去年退休,政治经济学部分的授课任务无法完成,我教研室邀请传播研究院的薛宝琴老师进入我们的教学团队。为保障授课质量,我们和薛老师保持密切地沟通,及时分享教学经验、教学资源;听薛老师的课,并及时反馈听课的感受和建议。薛老师的科研型背景对我们教学团队的风格有重要的补充意义。

三、 教学手段

本学期初,学校教务处积极推进雨课堂的使用,组织讲座、建微信群回答老师们在使用雨课堂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我教研室也有几位老师尝试使用雨课堂这一新技术。每一种新技术的应用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教师和学生都需要适应;新技术也会创造一种不同的教学情境,比如雨课堂的使用使师生课堂的互动方式发生了变化:由口头对话变成教师说话学生打字回应,很难再听见学生的声音。但毋庸置疑,雨课堂在大班教学管理方面的优势是十分明显的,问题是如何使这一技术与自己的教学更好的结合以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

四、 组织考试

今年教育部要求公共政治课闭卷考试,于是我们迎来了新一轮组织全校规模考试的大考验。既要进行闭卷考试又不能放弃对学生平时的考核,可以说这实际上加大了教师们的工作量。

组织全校考试由于涉及的人数众多(不只考生人数多,需要的监考老师也非常多),其工作量之大、压力之大不亲身经历很难体会。所以齐老师5月份就开始为准备考试而焦虑了,考试前的分装试卷工作就需要全体老师奋战几个小时才能完成。

五、 集体备课

六、 接待新老师的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