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石文婷)2024年10月15日,全国首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节目《超级思政课》第二集“歌以咏志,星汉灿烂”在北京电视台播出。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东建担任节目主讲嘉宾之一,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学生以及传媒附中等大中小学生共同参与节目录制,并在节目中积极互动。
《超级思政课》节目是北京广播电视台联合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市教委共同推出的国内首部以思政课为视角,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新之作,旨在组织大中小学生共上同一堂思政课,听名师讲述新时代、新征程上的新气象、新作为,照亮学生心灵,激励青少年成长。
我院师生参与的该集节目推出于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出一周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十周年之际。节目以“星汉灿烂,歌以咏志”为主题,旨在向全国大中小学生讲述优秀文艺作品的创作过程,传递优秀文艺工作者的力量与感动。
节目中,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冯远征从“人民需要文艺 文艺需要人民”、“德艺双馨”等角度分享了北京人艺的艺术家们“为人民讲故事、讲人民的故事”的执着追求;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教授以三句古诗为引,结合她边疆行的丰富经历,为同学们描绘了文艺与时代之间不可分割的深刻联系;我校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党委书记李洪岩带来了深刻的主题分享:《做孜孜以求,勇攀艺术高峰的传媒人》。
马克思主义学院刘东建院长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成长经历和在正定工作期间“问计于民”的故事。刘院长指出,只有真正贴近人民、扎根生活,才能解决问题、推动发展。思政课不仅是理论的传授,更应是对社会和生活的深刻理解。“思政小课堂”一定要融入“社会大课堂”,才能与时代同频共振。刘院长希望,同学们能够用实际行动去体验生活、服务社会,把理论转化为实践。
我院21名研究生参与节目录制,他们与在场的中小学同学们交流问答,回应同学们对文艺和文化的疑问,协助老师们在学生们心中种下了理想信念的种子。
这种跨越年龄的交流实现了大中小学思政课的有机融合,鼓励同学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号召文艺战线和广大文艺工作者“不辜负时代召唤、不辜负人民期待,创造出更好更多的文艺精品,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这一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文艺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
本期节目特意选择在北京中轴线的“龙尾之要”——宏恩观录制,置身在从历史深处走来的中轴线,让学生、观众们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之美。
节目中,大中小学生聚焦主题,充分激荡思想,老师学生热烈互动,成为了《超级思政课》最火热、动人的画面,一堂有深度、有温度、有效果的“大思政课”,让同学们兴致勃勃、满载而归。
(部分内容摘自节目组素材)
部分学生参录课程心得:
买凡(2023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超级思政课上“文艺是有时代属性的”、“艺术就是要为人民服务”这样鲜活的语句使我对习近平文化思想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当下,面对着即将开始的论文选题工作,我要切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指示精神,将自身专业结合社会实际需要,深入实际调研,从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发展的角度出发,选择“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设”的相关主题进行研究,深刻体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生命线作用,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设研究的进一步探索。
尹书敏(2024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节目中,我有幸回答了一位中学生的提问:“如何深入生活才能对中学生的学习,尤其是写作有所帮助?”我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分享了去年冬天参观哈尔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的感悟。当我走出半地下的展览馆,迎着光明走向地面时,仿佛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馆内陈列的黑暗历史已成过往,而展现在我眼前的,是充满希望与光明的未来。这样的思政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将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大思政课”,是国家赋予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这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教会我们,要用心去感受生活,用情去书写时代,用行动去践行使命,让思政教育真正融入我们的血脉,成为推动社会进步与个人成长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