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刘敏 阴军莉 葛耘娜 刘昊昱 史昱睿)阳气初惊蛰,韶光大地周。2025年3月5日上午9时,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全面总结过去一年我国在经济、社会、民生等多领域的成就,展望新一年的发展蓝图,彰显了国家发展定力与信心。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组织师生以多种形式收看学习,并以支部为单位结合自身工作与学习生活分享学习感悟,表达奋进新征程的信心和决心。大家一致表示,全国两会的胜利召开,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要从报告中汲取创新改革、踏实践行的奋进力量,将政府工作报告及全国两会精神贯彻落实到推动学校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中。
认认真真培根铸魂,扎扎实实立德树人
党委书记 刘东建
报告指出,过去一年取得的辉煌成绩振奋人心,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这不仅是国家发展的坚实保障,更是我们思政教育的核心内容与强大动力。
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们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课堂,引导学生理解国家发展成就背后的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增强同学们对国家发展道路的认同感和自信心,为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院长兼党委副书记 王晓丽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式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不仅为国家发展擘画了蓝图,也为高等教育和立德树人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和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我深感振奋与责任重大。我深刻认识到, 要担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高校思政教育就必须紧跟时代步伐,融入国家战略。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职工一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扎实推动学校党委提出的思政课建设“三大举措”落地见效,将会议精神第一时间融入思政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努力创新教学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党委副书记 孙靖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马克思主义学院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我将以总书记重要回信为指引,与马院同仁共同探寻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最优解”,共同谋划立德树人的“施工图”,讲好新时代的故事,用新时代伟大成就激励广大青年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研究生 徐倩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重点扩大高中学位供给并推行免费学前教育。作为立志成为思政课教师的学生,我深刻体会到教育强国三年行动计划及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改革的重要意义。我将立足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标,强化专业素养与师德建设,围绕国家需求和学生关切开展教学实践,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非凡成就振奋人心,铿锵使命续写新篇
教工党员 阴军莉
2024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在国内外问题交织叠加的复杂环境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团结奋进的结果。思政课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守正创新,以身作则,持续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要积极探索创新模式,结合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让思政课更加生动、更具吸引力;要讲好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奋斗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为党的宣传思想文化教育事业,为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教工党员 林媛
国家在经济、科技、生态、民生等多领域的辉煌成就,不仅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也为思政课提供了鲜活的教学案例。我将结合报告中提出的创新驱动、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等未来发展规划,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与全球视野,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研究生 张乘著
我印象最深的是报告中“三农”工作部署。端牢中国人的饭碗、高标准农田建设、种业振兴、培育新农人,政策紧扣农业现代化与农民获得感。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我深刻认识到这份报告既是“动员令”也是“责任书”。新时代青年当以报告精神为指引,把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用实干担当书写强国有我的青春答卷。
研究生 吴易宸
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研究生,我深刻认识到这次会议不仅是国家治理的制度性表达,更是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作为青年理论研究者,我认为必须要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深入理解“新质生产力”“共同富裕”背后的历史逻辑与理论支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理论智慧。
初心如磐风雨兼程,人民至上复兴可期
教工党员 张静敏
作为一名大学思政课教师,我在学习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后,深感振奋。报告中“民生保障”相关内容尤其令我动容,它彰显了党和政府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怀。在今后的课堂中,我将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把报告精神融入教学,用国家发展实例诠释理论,引导学生深刻领会国家政策,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
研究生 李叶茜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春天里,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在为国家发展绘制新的蓝图。相信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必将在新征程上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作为马院的一名学子,将怀揣着既要能在学术殿堂里仰望星空,更要能在为人民服务之中脚踏热土的理想,砥砺向前。
研究生 李溪源
李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勾勒出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清晰脉络,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这份报告最动人的底色,在于始终将民生作为政策考量的原点,一系列具体而微的民生改善,正在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最温暖的注脚。面向未来,我们既要看到外部环境的风高浪急,更要坚信制度优势的磅礴力量,以攻坚克难的勇气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研究生 胡枫
202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展现了中国在复杂国内外环境下砥砺前行的决心与智慧。我深刻感受到政府对民生福祉的重视,领会到党和政府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报告提出的未来目标不仅是指引国家发展的蓝图,也是激励个人努力的方向。我们应紧跟时代步伐,增强责任感,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研究生 尹书敏
“两会”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代表委员们深入基层调研,广泛听取民声,并将社情民意转化为一份份建议和提案,带到“两会”上。我深切体会到,代表委员的意见建议并非“提了也白提”,而是能够实实在在地推动国家进步,增进人民福祉。我也期待着国家陆续出台更多利民惠民的政策措施,有力推动解决一系列关系改革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难点问题。
筑实"AI+"教育基座,提升思政价值引领
教工党员 吕艳君
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我对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印象深刻。这为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了方向。在AI技术的帮助下,思政课可以实现更高效的教学模式。思政课要与时俱进,要大胆拥抱新技术,提升思政课堂的感染力。
教工党员 杨倩
报告指出,支持人工智能大模型广泛应用是今年的政府工作重点任务。在高校研究生思政课教学中,我们尤其应该深度跟进这一时代趋势,在教学模式和论文写作上,研究如何实现AI赋能和应战良策,切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突出我校办学特色,培养出真正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教工党员 钟思雨
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重点学习了两会报告中关于“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部署的相关内容,深刻领悟到做好价值引领工作的紧迫性与重要性。在AI时代,我们要加快落实学校党委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三大举措”,引导学生思索人类智能区别于人工智能的优势所在,守护学生的好奇心、信心、恒心。
研究生 李白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要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人工智能大发展的年代,人工智能将会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深度融合,推动人类社会实现新的跨越。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始终与时代保持同频共振,要深入学习人工智能技术,合理应用人工智能,为学习生活赋能,创造新成就。
研究生 陈昱希
作为一名2025届的毕业生,我深刻感受到随着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融合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兴领域和岗位正在涌现,为青年人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对于我来说是更大的机遇也是更高的要求,提醒着我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科技素养和创新能力,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