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问华夏文明之源 淬炼文化自信之基——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赴中国考古博物馆开展实践研学活动

时间:2025-03-20浏览:12

通讯员 刘敏 孙靖 摄影 原晋菲 秦少怡 孙靖)202537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组织师生走进中国考古博物馆,开展“探寻文明根脉,增强文化自信”主题实践活动。



活动由党委副书记孙靖带队,四个师生党支部共60余人参加了活动。

中国考古博物馆以“仓储式陈列,沉浸式体验”为特色,展陈考古出土文物和珍贵古籍文献,全景展现中华文明脉络‌。在集体听完博物馆的整体讲解后,师生重点参观了“历史中国 鼎铸文明——中国历史研究院文物文献精品展”展览由“文明起源”“宅兹中国”“大国一统”“和融万方”和“民族觉醒”‌五大专题构成,集中展示五千多年中华文明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串联起中华文明演进历程



大家行走在中国考古博物馆的中国历史大道时间轴真切感觉到历史的厚重,它从距今八百多万年腊玛古猿算起,一步一步往前走,一直2023年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一部编年史拉开序幕博大精深的文化震撼直抵心灵



7000多平方米展厅中“量贩仓储”式陈列了6000余件出土青铜器、陶器、玉器、瓷器、纸质文物及其他文物,全部为经过科学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真品。殷墟车马坑绿松石龙形器绿松石兽面纹铜牌立鸟异形陶器象牙权杖日月山大口陶尊铜牺尊陶人面具大家在与一件件国宝级文物的“亲密接触”中,既感受到了触摸文明的温度所领略到的器物之美又在破译千年密码的神秘感中体会着文字之重,更重要的是在守护与创新的对话中洞悟传承之思。



此行在三八妇女节前夕走进中国考古博物馆,大家特意寻访殷墟妇好墓出土的诸多镇馆之宝。隔着玻璃凝视铜方壶、嵌绿松石象牙杯、“司母辛铜方鼎青铜钺,仿佛听见三千年前战马嘶鸣妇好,这位中国历史上首位女将军的传奇,正从甲骨卜辞的只言片语中鲜活起来。青铜兵戈里的巾帼气魄玉器妆匣中的多重身份甲骨裂纹中的永恒对话三千年前一位女性突破时代桎梏的故事,仍在为今天的我们注入破浪前行的勇气。



师生们边参观边学习边体验边交流,孙靖老师表示,考古不是挖宝,而是寻找“我们是谁”的答案;博物馆不仅是历史的仓库,是回答“何以中国”的课堂,更是唤醒文化自觉的圣殿。作为后来者,我们既是文明的继承者,也应是下一个千年故事的书写者。

副院长杨洋表示看完展览,我们深切体会到“两个结合”的深厚根基。我们将以历史主动精神传承文化基因‌,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引导学生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

同学们纷纷表示,中国考古博物馆的丰富藏品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仅拓展了他们的学术视野,也加深了他们对祖国文化遗产的认识和尊重。中国考古博物馆沉浸式的交互体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基因与文明衍进智慧生动可感‌,中华文明的特点与伟大纤毫毕现,这对于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考古博物馆不仅是中华文明的“国家窗口”,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鲜活课堂。这堂场馆中的党课和走出教学楼的“大思政课”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以追根探源的视角深刻感悟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涵,也是学院加强党员教育、推动大思政课”走深走实的生动实践活动助力大家在教学和研究中讲好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和中华文化辉煌灿烂的中国故事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