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院要闻

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2019年中科研总结暨经验交流会

发布时间:   2019-07-26

为落实学校关于科研工作的各项要求,及时对标《中国传媒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提升创优计划》所规划的内容,724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在52号楼320会议室召开2019年中科研总结暨经验交流会。会议由赵瑞琦副院长主持,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参会,会议还特邀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处副处长龙小农教授、新闻学院吴水平教授作为专家参会。 


 受学院委托,赵瑞琦副院长首先就学院上半年的科研工作进行了总结。上半年,全院教师在课题申报、科研成果发上实现了突破,在数目和质量上都有的提高问题意识、学科意识和时代意识明显增强。时,增强“教学就是科研”的意识科研后备力量成长、培育科研团队、加强国内外交流等方面,依然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展望未来瑞琦副院长提出,学院老师根据学校人事人才制度改革中关于岗位任、职称评审等要求,主动地“自我加压、自找苦吃、自觉行动”,争取在扎实的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深入透彻地掌握课程的基本脉络结合学校和学生特点,创新性地打造特色教学,而使学生在课堂上乐学、易学爱学,了有收获,学了还想学,从实现强科研金课程的比翼齐飞。

 为了尽快实现这个目标,瑞琦副院长提出,下步学院将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通过打造学术共同体、养成良好学风、创新项目资助体系加强科研策划、完善管理制度等途径强化科学预判和顶层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为龙头,国家发展和际传播等系列重大理论现实问题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进而带动示范马院的建设。

 会议中,学院各个教研室主任根据实际情况分析了本教研室科研工作中的成绩和问题,并对未来的科研工作推进提出了合理性建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主任杨雁鸿老师提出,科研活动中要发挥学科带头人更大的作用,围绕带头人设计学术团队,同时建议打破在教研室中组建学术团队的惯例,依托学术兴趣和专长搭建更加合理的学术团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研室主任马成瑶谈到,教研室科研将依托设立的招生专业展开,以专业建设为抓手推进科研工作。

 在交流环节中,与会老师积极分享了自己的科研工作心得与见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学术带头人李淑文老师做了题为“学识因历练而厚重,思想因思考而深刻”的主题发言。李老师根据自己的科研成长经历,从学术研究生导师和思政课教师两重身份出发,提出了科研成长的“笨人理论”,即认清自己的优劣势,而后多历练进而厚积薄发的观点,引人深思。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曹晓伟老师是一名学术成果突出的年轻教师,她提出做人文社科研究要能耐得住寂寞,要有“慢”功夫。学院德高望重的老院长张付教授曾在去年获得学校爱岗敬业标兵称号,她在会上提出对于过往马克思主义学院已有的科研成果和学术阵地要梳理脉络,总结积累宝贵的学术经验,科研做学问要聚焦在与教学结合、与学生专业相结合。与会的其他老师也纷纷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了发言,老师们对于学院的科研工作抱有极大的热忱,同时也对学术生涯中面临的严峻挑战直抒胸臆。

 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处龙小农教授从学科发展新突破的角度出发,描绘了在新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学科的良好发展潜力以及传媒大学马院在这个背景下的可能优势。龙小农副处长还进一步就如何做好科研给出了非常有价值的指导,为与会老师带来诸多启示。学术专家吴水平教授指出,科研论文的发表要抓住重点,目标聚焦于C刊;在项目申报中,选题要有新意,申报书形式上要规范填写,内容上则要守正出新注意技巧;学院应当作为平台为每位老师做好学术生涯规划。



 会议的最后,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东建教授在总结发言中代表学院领导班子感谢全院教师近年来的拼搏与努力。刘院长指出面对马院的科研工作要做到两个“要有”:一是要有信心,从学校来看,校领导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发展建设,学校相关部门投入大量资源力争打造出一所高水平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支持环境对于学院的发展是极为有利的;从学院教师拼搏态度、年龄学历职称结构以及过往的成绩看,学院的教师队伍也是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二是要有紧迫感,学校和学院为教师提供了科研创新资源和环境,教师们也应当及时将资源转化为行动的动力,为学校的科研工作上台阶争一流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要对标全国优秀马院的发展水平,每个人要找到自身的差距和不足,深挖学术潜力,一人一策,脚踏实地,争取在科研工作中再上新台阶。

 全院近30教师全程参加会议并认真聆听了发言他们认为,通过这次会议,一步的科研工作方向更明确、目标、思路更清晰,将以国传媒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提升创优计划》指挥棒,的科研服务更好的课堂教学,打更多的思政金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