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 《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 专题学习会
发布时间: 2019-08-15
(通讯员:孙靖)2019年8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马克思主义学院在第一时间通过信息平台传达给学院全体教师,组织老师们开展自学和线上讨论。9月4日新学年开学第一天,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专题学习会,集体学习《意见》的重要精神,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参加了本次专题学习会,会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东建教授主持。
会上,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赵瑞琦教授带领大家学习了《意见》全文,并为大家作学习辅导。赵瑞琦副院长结合自身学习及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实际,深刻交流了对《意见》重要精神的认识,重点针对《意见》中提出的重要原则“坚持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积极为这支队伍成长发展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关于思政课课程的最新要求“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课程群建设”、“重点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宪法法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设定课程模块,开设系列选择性必修课程”,关于思政课教材建设的新要求“在教材中及时融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经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最新研究进展”,结合与每一位思政课教师切身相关的“明确与思政课教师教学科研特点相匹配的评价标准,进一步提高评价中教学和教学研究占比”,关于对思政课教学方法提出的新要求“推动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应用”以及四报一刊发表平台等内容进行了深入解读和落地设想。
刘东建院长在讲话中表示,《意见》回答了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坚持问题导向,从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战略高度,全面阐述了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并从教材体系建设、教师队伍建设、课程质量建设和落实领导责任等多方面对加强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做了全面部署,为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了政策依据和根本遵循。
刘院长对学习贯彻《意见》和工作落实提出要求,要求全体思政课教师要在学习中落实、在落实中学习,努力把《意见》中的20条逐字逐句学懂弄通,真正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第一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第一课堂”、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第一学科”的引领作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上,思政课是主战场,思政课教学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基本职责,思政课教师是战斗员,大家要深刻认识新时代伟大斗争的紧迫性、艰巨性,要努力把认识和行动提高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的“六要八统一”的要求上来。刘东建院张要求全体教师要认真学习贯彻《意见》精神,同时结合《中国传媒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提升创优计划》,有的放矢地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努力把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打造成为学生心中货真价实的“金课”。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大教师纷纷表示,《意见》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高度重视,作为思政课教师深受鼓舞,也倍感责任重大。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教师刘鑫表示,国家层面现在将思政课放在了“办好思政课,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的战略位置,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深感责任重大,同时深知履职需要相应的能力和储备。作为一名中青年思政课教师,要响应“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要求,加大学习力度,努力完善自身各方面素养,成为一名不负时代要求、不负学生期待的合格思政课教师。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新进教师吴艳玲表示,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在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方面,高校思政课是重要一环。为此党和国家出台一系列举措,切实提高教师素质、改革评价机制、加大激励力度等,成为我们教学科研强有力的后盾,能以更丰富的内容、更多变的方式灵活教学。教书育人,润物细无声,这些措施的出台,对我们新教师而言是机遇和挑战,也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师的深切关怀,对学生成长成才的殷切厚望。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傅楠希望全体教师将《意见》的学习与即将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结合起来,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继续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理解和践行《意见》的相关要求,牢记身为思政课教师的初心和使命,不断思考、探索思政课金课的实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时刻牢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坚持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旗帜鲜明、毫不含糊、理直气壮上好思政课,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真正落实到位。按照总书记提出的思政课教师的六方面标准,做到“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坚持“八个统一”,扎实持续地推进新时代思政课守正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