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坚持线上集体备课,培植立德树人“精神疫苗”
发布时间: 2020-02-24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年春季学期共开设本科课程96门次,包括为全校17、18、19级本科生开设的6门、81个合班的思政课、9门次通识教育核心课和基础课、6门次通识教育拓展课。预计会有62个班次的教学活动受到疫情影响需做调整,涉及学生约10500人。
马院几乎全部一线思政课教师都承担了本科教学任务,大家分别选择了本校的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中国大学慕课网、清华大学学堂在线和雨课堂、智慧树、畅课等多个网络教学资源和技术平台,积极了解不同教学资源的特点,参加各类学习辅导,在多个微信群参加培训,在各个网络教学平台上浏览,为线上教学做充分准备。各教研部主任带领老师们积极探索信息化教学和思政课教学的融合创新,在线上集体备课中各教研部积极创新教育理念,采取多元化教学,将抗疫故事作为典型案例,推送文字视频材料,增强时效。如思想政治教育教研部积极运用预防教育法、实践教育法,通过课堂讨论、项目研究、作品创作、双师思政课成果发表等形式,整理抗疫作战遇到的挑战和努力,发挥思政课的意识形态教育引领力,着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问题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等。各课程团队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教育主题,如结合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毛概》课教学团队探讨确定了本学期学生微电影主题:一场疫情引发的思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胜期存在的经验/短板等。
春季学期所开设的两门研究生思政课共涉及约1200名硕士生,任课教师分别选择了雨课堂、畅课、腾讯在线课堂、腾讯会议、微信等线上教学平台或通讯工具开展教学。研究生思政课教研室通过北京市研究生思政课研究会为老师们找来教材和教学指南电子版,便于老师们备课。教研室克服不同学院多名教师同上一门课的困难,坚持进行课程组集体备课。《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组三位老师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共同商量确认线上教学方式。《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教学组四位老师共同商议决定即使是线上教学,也采用通讲的方式,不中断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克服线上教学可能带来的风险和挑战,在实践中突出该课程的系统性体系性建设。
(信息员:郑波、孙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