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电视台就《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采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东建
发布时间: 2020-06-07
(通讯员:孙靖)近日,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纲要》指出,高校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挖掘各类课程思想政治资源,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纲要》对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整体设计,对课程思政建设给出了“手把手”式的指导意见。6月5日晚,中国教育电视台的直播节目《中国教育新闻联播》对此进行了报道,节目中,主持人现场连线采访了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东建教授,请他通过对《纲要》的解读,谈一谈此次《纲要》的亮点和意义。
在采访中刘东建教授就“手把手”这一特点与亮点进行了解读,认为《纲要》既有宏观的价值引领,又有微观的技术指导,根据教育教学的规律和人才培养的规律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设计,为课程思政建设落实落地落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纲要》为高校课程思政如何实现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的要求给出了切实可行的答案。刘东建教授在采访中结合我校在课程思政与项目思政、作品思政的融合与创新方面的探索谈到,此次纲要的出台能够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在课程思政中结合专业特点和自身优势达到育人的目的,从而让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各门课之间形成育人合力。
从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到全国教育大会,再到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为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总书记高屋建瓴的指示要求每一位高校教师都要牢固树立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行动自觉,并利用好课堂这块主阵地,充分挖掘每一门课程背后蕴含的思政元素,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真正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此次《纲要》的发布为高校开展好课程思政勾勒了清晰的行动指南,让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有了详细的“施工图”,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把好“指挥棒”,抢占“主战场”,推动建强高校“主力军”提供了有效指南。
节目视频链接:http://www.centv.cn/p/359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