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举办京东区域高校手拉手思政课 第三次集体备课会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研讨会
发布时间: 2020-06-24
(通讯员:林媛、齐向梅)2020年6月23日上午,为了响应学校思政课质量年工作的部署,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腾讯会议的形式,主办了京东区域高校手拉手思政课第三次集体备课会。本次备课会的主要内容是围绕“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工作进行交流和研讨。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彭庆红、北京市教工委宣教处干部姜男等领导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还特邀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王磊参加会议,来自京东区域五所高校,即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物资学院、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和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领导和教师也共同参加了会议。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东建、党总支副书记郑波主持了本次会议。
本次会议共分四个环节。在开幕式环节,刘东建院长代表我校马院的全体教师,对所有与会嘉宾表达了诚挚的问候和热烈的欢迎。刘院长回顾了2019年5月和11月,京东区域高校手拉手思政课分别在中国传媒大学和北京物资学院举办的首次和第二次集体备课会的情况,认为这两次备课会的成功举办,开创了北京东部地区高校资源共享、协同合作的创新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应,获得了从业教师的好评和上级部门的认可。他强调指出,京东区域手拉手思政课集体备课会,在上级领导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相关教师的积极参与下,必将取得进一步发展,并预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北京市教工委宣教处干部姜男在致辞中对集体备课会的模式进行了积极的评价,并对“形势与政策”课示范点建设给予了工作指导。北京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彭庆红在致辞中也从研究会服务于“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角度,对本次会议的举办表示了祝贺和肯定。
在会议的第二个环节中,北京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彭庆红首先做了题为《“形势与政策课”:怎么看?怎么办?》的发言。在发言中,彭院长开诚布公地阐述了如何看待理解“形势与政策”课的地位、特点和困难的相关思考和观点,并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路径和方法,即请“神”的办法、聚力的办法、省心的办法。北京科技大学“形势与政策”课建设在全国高校中处于“领跑”地位,不仅是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而且是北京市教工委第一批“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示范点。彭院长的发言,来源于长期深耕“形势与政策”课的建设实践,在与会人员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随后,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院长、北京市教工委“‘中传好声音’——‘形势与政策’课改革示范点”项目负责人张付教授做了题为《建设“中传好声音” 建设改革示范课的思考》,一是梳理了近年来“形势与政策”课的研究和建设状况;二是对“中传好声音”的建设实践进行了阶段性总结,张付教授指出“中传好声音”的建设目标是将其建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示范课”,该课目前正朝着“内容——紧扣时事、结合专业、突出中心三结合;形式——时政讲堂专家讲授、慕课平台教师辅导、网上网下学生自学三结合;师资——校外专家、校内专家、院内专家三结合;学生——集中听课、分头学习、辩论共享三结合;考核——平时抓基础、期末考问题、能力步步高三结合”的方向努力。张付教授的发言引起了参会人员的浓厚兴趣,兄弟高校教师纷纷表达了学习借鉴我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经验的意愿。随后,与会的京东区域其他四所高校的马院领导也相继做了主题发言。北京工业大学马院副院长丁云介绍了北京工业大学打造“一主体三结合”的“形势与政策”课师资队伍的具体做法;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马院副院长王新举对如何实现“形势与政策”课内涵式发展提供了路径思考;北京物资学院马院副书记张建宝指出,“形势与政策”课是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融合的示范田;北京财贸职业学院马院副院长莫俊峰结合新时代高职院校的特点,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建设进行了综合思考。
会议的第三个环节,则侧重于对“形势与政策”课实际操作层面的汇报与交流,参加汇报的教师均为京东区域五所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组的负责人。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近现代史纲要与形势政策教研部主任吕艳君副教授首先详细介绍了我校“形势与政策”示范课“专家讲座+SPOC课堂+课程公众号”的运行模式,她从“新模式的构成及功能”、“新模式的组织与运行”、“新模式的成效与存在问题”三个方面进行了分享,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之后,北京工业大学马院教师赵大兴指出了“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主题的选择思路问题;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马院教师贾庆文做了题为《四维融合——助推“形势与政策”课强起来》的汇报;北京财贸职业学院马院教师刘谨介绍了疫情之下该院如何保证“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运行。
会议的最后一个环节,来自南京师范大学马院的特邀嘉宾王磊老师为与会人员做了题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课程建设若干思考》的讲座。近年来,南京师范大学“形势与政策”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不但在江苏省内独树一帜,而且受到了教育部、国内其他高校的广泛认可。王磊老师结合南师“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相关经验和自身教学的心得体会,分享了讲好思政课必须树立“信、懂、会”三原则,同时增强“历史感、理论感、方向感”的“三感”意识,并就“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相关问题与教师同仁进行了交流。
“形势与政策”课是理论武装时效性、释疑解惑针对性、教育引导综合性都很强的一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新时代国内外形势,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面临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的核心课程,是第一时间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引导大学生准确理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重要渠道。本次集体备课会是在“新冠”疫情背景下,我校贯彻实施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教社科〔2018〕1号),推进北京市教工委“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示范课“中传好声音”示范效应的举措。此次会议形式新、内容实、反响好,能够起到搭建京东区域高校交流平台、聚焦“形势与政策”课改革创新、助力高校思政课建设发展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