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第八期 “共上一堂课”教学展示活动
发布时间: 2024-12-31
(通讯员 潘攀 须大为 摄影 孙雨帆)2024年12月24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开展第八期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共上一堂课”展示活动。本次展示由思想政治教育教研部主任须大为和中国科学院附属实验学校教师傅新泉共同完成。两位老师围绕“道德审判是否正当”这一话题,对新闻学院2024级新闻学专业、传播学专业(舆情分析方向)的同学开展教学。
基于“思想道德与法治”第六章“学习法治思想 提升法治素养”这一教学内容,须大为老师首先通过“虐猫女”事件、“铜须门”事件等案例的介绍梳理了网络暴力的发展和研究历史,引导同学们聚焦于“道德审判是否正当”这一与新闻舆论工作高度相关且极具争议性的话题。
随后,正反双方的八位辩手就这一话题展开辩论,在立论、申论、质询、自由辩论、总结陈词的过程中就道德审判与网络暴力的关系、道德和法律的不同作用、道德评价标准的一致性、程序正义的重要性、权利保护的重要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而激烈的交锋。
辩论结束后,观众席上的同学纷纷表达了对这一话题的立场和见解,并对正反双方的表现进行了点评。
在教师点评环节,作为校辩论队指导教师,傅新泉老师对双方辩手的现场表现作出了充分肯定,针对正反方的短板和不足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并从关键概念的定义、辩论的技巧、辩论的逻辑等方面作出了专业的讲解和指导。
在接下来的教学环节中,须大为老师通过《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这一重要文件将辩论和课程内容联系起来,通过分析德治和法治的关系以及法治思维的内涵与特点,澄清同学们在辩论中出现的分歧。傅新泉老师则详细解读了这一文件中体现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以清晰的法律条文和具体的案例加深了同学们对课程知识点和网络暴力这一现象的认识。
本次教学活动是马克思主义学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系列重要论述和校党委提出的思政课提质增效“三项举措”的又一具体行动。以中国传媒大学“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团队”为依托,本次教学充分体现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分类教学和思政课试验班的宗旨,受到了学生的好评。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而理越辩越明,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开展辩论式教学的探索和实践,不断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