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2024年教学工作总结大会
发布时间: 2025-01-15
(通讯员 唐淑楠 摄影 王雪晴)并肩携手促发展,凝心聚力启新程。为总结过去一年的教学工作经验,擘画未来一年的学院发展蓝图,1月8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2024年教学工作总结大会。学院党委书记刘东建、院长王晓丽、班子成员、学院各部门负责人、全体教师参加本次会议,会议由副院长杨洋主持。
会议第一项议程是教师代表进行教学改革经验分享。聚焦“分类教学”“试验班”“翻转课堂”“大思政课”“大中小一体化”等教学改革重点举措,阴军莉、高宇、须大为、杨洋、钟思雨、刘洁六位教师依次上台,深入汇报了各自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的具有代表性、可操作性、可复制性的做法与经验。
阴军莉重点介绍在广告学院开展“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分类教学的情况。阴老师首先从四个角度剖析了当前思政课“教”与“学”的现状与挑战:一是大课堂,参与责任分散;二是软知识,即时成就感弱;三是宏观抽象,体验感不足;四是价值引导,主动性需求低。针对上述问题,阴老师精心设计了“思想道德与法治”分类教学的维度策略。其一,针对存在感薄弱的问题,要增加学生的在场感,使学生获得互动沉浸体验;二是针对情景化不足的问题,要实现学习的场景化,构建1+1+N教学模式;三是针对主动性欠缺的问题,要增强学习的个性化,倡导自主化智适应学习;四是针对获得感不强的问题,要提升学生的参与感,强化定制化过程考核。此外,阴老师还分享了其对于教学改革的深刻思考,强调教学改革要关注认知规律、关注教学现实,提出教学质量提升必须借助“真合力”。
高宇介绍了试验班开设情况。第一,教学团队试验班。该试验班汇聚了各章节专长突出的教师,并邀请校外知名学者嵌入课堂,共同组建了一支高效协同的教学团队。第二,考核改革试验班。该试验班在分类教学的基础上对考核机制进行了创新,将作业作品所占比例提升至不高于50%,赋予了教师更大的评价自主权。第三,实践教学试验班。该试验班充分利用“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等资源优势,如前往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798·751园区等地开展实践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第四,经典研读试验班。该试验班突出强调经典研读的重要性,带领学生进行特色研读,深度探讨前沿问题。高老师指出,学生的创造潜力是无穷的。从教学效果上来看,试验班的设置不仅有效发挥了指挥棒的导向作用,改变了学生对于思政课的刻板印象,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原创案例,为思政课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须大为介绍了辩论教学和“中传有我”建言献策平台案例进课堂的教学情况。基于过去三年的辩论教学实践探索,须老师认为辩论教学作为一种可行、有效的教学形式,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较好地解决了学生抬头率不高、师生有效互动不足等问题,实现了从知识传授向问题导向的转变。通过对过去三年辩论教学的试验班级、试验内容、试验结果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展示和对比分析,为大家呈现了一套在实践中被证明行之有效的辩论教学模式。此外,须老师还介绍了“中传有我”建言献策平台案例进课堂的情况。目前思想政治教育教研部已成功将40个“中传有我”建言献策平台的案例引入课堂教学,本学期投入使用28个,这些案例深受学生欢迎,显著提高了思政课堂的抬头率。
杨洋深入分享了“问题链+翻转课堂”教学法的成功实践。杨老师在2024级四个本科生教学班上实施了这一教学法改革试验,他认为“问题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犹如引导学生攀登知识阶梯的过程,能够让学生不断观察、分析、思考与讨论,循序渐进地构建起全面的认知框架,最终实现价值引导的升华;而翻转课堂可以使课堂更具有吸引力和效率,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显著提升学生的互动参与水平。
钟思雨老师立足于“大思政课”建设,从两个方面汇报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实践教学的成效与心得。一方面,将基地作为支点,以主题实现理论与实际融合。钟老师通过“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的实践教学案例,深刻剖析了如何精准把握理论与现实结合的切入点,如何有效解决“理论教学与实际脱节”这一难题。另一方面,以学生观教学,实现实践育人向自我育人转化。钟老师分享了在两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中,通过11次深刻的课堂反思所获得的宝贵启示,展示了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生动场景。
刘洁围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进行了经验分享,其教学团队在成果方面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完成了教学、科学、宣传、资政一体突破。刘老师认为,以课程为导向的“同备一堂课,齐上一堂课”课堂教学模式,因形式多样、方法灵活而备受好评。更为重要的是,该模式具有较强的可复制性,为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借鉴和有益思考。
随后,会议进入自由讨论环节。与会教师依次发言,汇报交流自己在思政课教学工作中的感悟思考,对于如何建设好中传思政课提出了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大家纷纷表示,这次教学工作总结大会收获颇丰,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会积极吸纳这些宝贵经验,主动在自己的课堂上加以推广,以期进一步推动思政课教学提质增效。
在大会总结中,王晓丽院长针对教师们凝练出的经验、提出的问题、寻求的支持一一作出回应。她指出,召开本次教学工作总结大会的目的,一是总结过去教学工作的成功经验,将业已成熟的做法全面推广、继续深化,二是直面当前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共同探讨,集思广益,寻求解决方案。同时进一步强调,如何让学生眼动、脑动、心动、行动是一个值得每位教师深入思考的重要问题,要善于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深入了解学生的真需求,切实解决学生的真问题,提供对学生有益的真成果。
会议最后,刘东建书记就2025年教育教学工作作动员讲话,强调学院必须紧跟学校发展的步伐,与学校发展同频共振,以实际行动回应学校党委的殷切期望,不负重托。对于2025年的教学工作,他对全院教师寄予两点厚望。第一,勉励大家要勇于担当重任。通过引用毛泽东在“窑洞对”中的经典论述——“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以此强调思政课教师应该主动承担时代赋予的使命,更要摒弃等待观望的心态,积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为学院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第二,鼓励大家要勇于自我革命,学院层面需要积极探索并建立合理的退出机制,以此激励每位思政课教师不断进行自我审视与反思,勇于面对不足,知耻而后勇,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与水平。
本次教学工作总结大会意义重大,不仅全面总结了学院过去一年的教学工作经验,更为学院未来一年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相信在全院教师的共同努力下,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不断开创思政课教学新局面,谱写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