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教学在行动 | 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数据科学与智能媒体学院召开思政课分类教学团队成立大会
发布时间: 2025-04-01
(通讯员 葛耘娜)为深入落实学校春季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学校党委思政课改革创新“三大举措”,3月28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高宇带队前往数据科学与智能媒体学院,双方围绕思政课“一院一策”、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三合力”作用发挥、人工智能赋能思政课等进行深入交流,围绕理工科课程思政建设、教学模式创新、学生作品联合指导创作、联合申报跨学科科研项目等达成多项合作意向和共识。数据科学与智能媒体学院党委书记闫磊凡、党委副书记宋金宝、专职组织员刘开贤、专业负责人洪志国、刘杉等出席会议,马克思主义学院驻数智学院团队负责人葛耘娜,成员王锦刚、须大为、周围光参加座谈。会议由数据科学与智能媒体学院副院长孟放主持。
高宇首先感谢数智学院对本次会议的高度重视,接着介绍了学校思政课改革的总体布局和学院落实“三大举措”的最新部署及进展情况,指出双方在党建、“AI+思政”、“三合力”等方面有深厚的合作基础和广阔的发挥空间,期待双方有更进一步的合作和可落地的成果,特别是人工智能如何提升思政课授课效果、提高思政课教师能力、创作优质教学内容和案例等方面,表示团队会积极对接数智学院的党建活动、团学活动、课程思政等需求,做好服务和保障工作,持续推动思政课程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
数智学院宋金宝、刘开贤、孙剑仪老师分别介绍了学院特色党建活动、课程思政建设亮点、学工配合发挥“三合力”的做法与思考,表示将会支持分类教学团队的进驻工作,持续探索与党建、党课、学工等工作的对接配合。赵薇老师建议借助AI技术构建项目制学习模式,以“问题驱动+作品产出”提升学生参与度。
“双聘”思政课教师、数智学院教师代表田少华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学实践,分享了自己讲授理工科学生思政课的教学经验。他提出,需通过学科发展史梳理、科技成果案例嵌入等方式,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知识体系,避免生硬说教。
思政课教师葛耘娜、须大为、周围光等分别介绍了接下来落地细化的想法和建议,包括共建“理工类课程思政案例库”,重点挖掘国家重器、芯片技术、数字人文等领域的思政元素,并通过智能媒体技术呈现等。双方还计划在相关科技工程的教学中嵌入思政模块,利用大模型构建专业知识库,实现思政教育与AI技术的双向赋能。
闫磊凡书记在总结中强调,思政教育是培养“德技并修”人才的关键。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推动课程共建与师资互访;二是聚焦“AI+思政”创新,探索人机协同教学范式;三是强化成果导向,打造具有示范效应的教学案例集。双方一致表示,将以此次合作为起点,共同打造理工科思政教育品牌,为学校“大思政课”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