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教学在行动 | 海南国际学院思政课“分类教学”团队成立大会暨系列调研活动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 2025-04-07
(通讯员、摄影 王雪晴)为深入贯彻落实学校春季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三大举措”,3月26日至30日,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晓丽带队赴海南国际学院开展思政课分类教学专项调研。此次调研是落实学校“一体两翼”发展战略的重要实践,旨在探索AI时代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思政课分类教学新模式,推动思政课建设高质量发展。
立足国家战略 服务学校发展新布局
3月28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调研团队与海南国际学院领导班子举行思政课“分类教学”团队成立大会暨专题座谈会。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晓丽,党委副书记孙靖,思政课教师马成瑶,团队队长刘鑫和本科教务员王雪晴,海南国际学院直属党支部书记、常务副院长张辉,直属党支部副书记、副院长许天缘,副院长尤秀、龚文义等出席会议。
会上,王晓丽院长全面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分类教学的机制构建和团队建设情况。她强调,海南国际学院作为学校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重要窗口,其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国际特色。此次共建是马克思主义学院贯彻落实学校党委关于思政课提质增效“三大举措”的重要实践,也是服务国家教育对外开放战略和学校“十五五”发展规划的具体行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将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和师资力量,与海南国际学院共同探索构建具有国际化特色的中外合作办学思政课教学体系,为学校“一体两翼”发展格局提供坚实的思想保障。
张辉详细介绍了学院落实学校战略部署的具体举措。他表示,学院正按照学校党委要求,加快推进机制创新和数字化转型,特别是在AI赋能教育教学方面进行积极探索。此次与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深度合作,将助力学院更好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国际化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既掌握前沿技术又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复合型人才。
在交流环节中,与会人员就思政课分类教学的实践经验与创新思路进行了深入探讨。经过充分交流,会议达成多项共识:一是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定期开展学情调研与联合教研活动;二是初步构建分类教学团队合作机制,明确作品思政、实践思政等合作方向,为打造具有国际化特色的思政课分类教学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深入教学一线 师生共话思政课改革创新
为切实推进思政课分类教学改革创新,3月27日至28日,王晓丽率调研团队深入海南国际学院教学一线开展专题调研。此次调研通过课堂观摩与师生座谈相结合的形式,全方位把脉思政课教学实效,共商新时代思政育人新路径。
3月27日下午,调研团队走进“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堂,全程观摩刘鑫老师的课堂教学。
刘鑫老师创新采用“案例教学+互动讨论+心理引导”的多元化教学模式,以“新时代青年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为主线,结合社会热点事件和心理学认知规律,生动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课堂上,刘鑫老师巧妙加入心理学知识引导学生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意义。这种跨学科的教学设计,不仅增强了课堂的理论深度,更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和认同感,充分彰显了思政课在回应时代关切、培育法治思维、塑造青年价值取向方面的独特育人价值。
下课后,王晓丽院长与同学们进行了即兴互动,就本节课的教学主题进行了补充阐释,就听课感受与同学进行了交流。王院长鼓励同学们筑牢思想根基,厚植家国情怀,锤炼全球胜任力,创新价值传播,践行责任担当。
3月28日下午,调研团队组织召开师生座谈会,来自各年级各专业的15名学生代表与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进行面对面交流。
座谈会上,同学们结合国际化办学背景和个人学习经历,围绕如何提升课堂互动性、增强教学针对性等问题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了“创新课程考核方式”“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等建设性意见。
此次座谈会实现了专业和课程全覆盖,为师生搭建了有效的沟通平台。下一步,两院将根据座谈会提出的意见建议,重点推进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革和实践教学拓展,不断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努力培养更多适应国家和时代需要的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
此次专项调研的顺利开展,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海南国际学院的协同育人工作进入新阶段。双方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同探索国际化办学和AI时代背景下思政教育的新模式、新路径,推动中外合作办学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取得实质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