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霁教授为我校2025年春季“中传思政大讲堂”暨“形势与政策”课作专题讲座
发布时间: 2025-04-07
(通讯员、摄影 马肖琦)2025年春季学期“中传思政大讲堂”暨“形势与政策”市级示范课第一讲于4月2日下午在中传礼堂开讲。本场课程特邀中国人民大学哲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王霁教授为同学们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精神动能”主题讲座。2024级约1000名本科生现场参加了本次学习,讲座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武闽副教授主持。
王霁教授认为,透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看到,中国人有一种渗透到骨子里追求并实现现代化的精神。他首先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非封建文化、小农文化,而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奋斗探索过程中形成和积淀下来的优秀文化,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与中国式现代化有着天然的内生联系。
通过追溯炎黄传说,展示丰富详实的来自河姆渡文化、仰韶文化、良渚文化以及三星堆文化的出土文物图片,王霁教授介绍了中华先民在不同历史时期对生产工具和生活方式的卓越创造,生动阐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探索创新、开放包容、自立自强的现代化精神特质。最后,王霁教授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根基,需要积极营造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社会氛围,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则更有必要加深对中华文明的正确全面理解,不断坚定文化自信,在追求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与王霁教授展开积极互动。来自2024级数字媒体艺术、艺术管理、网络空间安全专业以及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同学分别就游戏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与传播、文化产业推进现代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思政课教育教学等多个话题向王教授提问交流。王霁教授的回应直接明确、案例丰富,极具启发性,获得了在场同学的广泛认同和阵阵掌声。
王霁教授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高等教育出版社副总编等职。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华传统文化等。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政府特殊津贴、首都劳动奖章等奖励。王霁教授作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专家参与了“工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编写,主编有《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哲学基础》《哲学与人生》《中国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导读》《领导哲学》等高校文科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