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教学在行动│新四军宣讲团走进“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堂
发布时间: 2025-05-13
(通讯员:秦少怡 尹多多 摄影:秦少怡)为全面推进我校思政课分类教学改革,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马克思主义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组邀请新四军宣讲团刘茜副团长和叶莲老师走进课堂,开展思政课嵌入教学。两位老师的教学内容选材依据该课程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授课章节,同时呼应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重大主题,与课程组结合动画、播音、音录、表演等专业特点和学生学情进行了精心设计。
镜头定格革命魂:动画学子聆听刘茜老师讲述薛伯青的战地摄影人生
4月15日,刘茜老师走进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本科生思政课堂,以自己出版的《镜头里的风云变幻——薛伯青传》一书为基础,讲述了红色摄影师薛伯青是如何走上革命道路的故事,还原了主人公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革命事迹。
教学过程中,刘茜老师根据学院专业特点,针对性地突出薛伯青先生用镜头记录中国革命和建设历程的重要贡献,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薛伯青先生在新四军抗战和海军初创时期投身革命工作的心路历程。
讲座结束后,课程主讲教师杨倩进行了总结,鼓励同学们学习挖掘红色摄影师薛伯青留下的红色资源,为革命题材的二度创作积累素材。
讲台连接战场回声:叶挺将军孙女携革命故事走进思政课堂
4月24日,叶挺将军孙女叶莲女士受邀来校,为播音主持艺术学院、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和戏剧影视学院的同学们带来了主题为“从四军到新四军——叶挺的故事”嵌入课程。
叶莲女士详细讲述了叶挺将军波澜壮阔的一生,重点介绍了叶挺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与北伐战争的英勇事迹,着重强调正是叶挺独立团在北伐中的英勇事迹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称号。结合珍贵的影像资料,同学们充分领略了“铁军”精神的内涵。叶莲女士还讲述了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后南昌起义的背景、过程及历史意义,凸显出叶挺将军在起义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在互动环节,2023级播本专业学生现场朗诵了叶挺将军在狱中创作的诗歌《囚歌》,同学们就聆听课程的感想与疑问与叶莲女士进行了交流。
在课程总结环节,杨倩老师希望同学们结合叶莲女士的授课,深度思考两次国共合作的异同与意义,领略《囚歌》背后“诗以言志”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感悟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孙靖到场观摩学习,并与叶莲女士亲切交流。
分类教学为思政课堂注入红色动能
本次活动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推进思政课分类教学的重要创新举措,通过嵌入课教学,同学们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三大法宝等知识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激发了自身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热情,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根据两位专家在讲座中提供的老照片、旧文稿等宝贵红色文博资源,授课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引导不同专业同学开展后续小组实践主题的选材策划。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研室联系人周围光老师到课堂观摩学习了本轮分类教学活动,认为通过分类教学的精心设计,不仅帮助同学们从中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临危不惧、坚贞不屈的革命气概,更带领同学们从课堂理论讲授连接到课后实践创作,让同学们深层领悟到“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督导、离退休处处长傅楠老师表示,本次引进新四军宣讲团资源激活理论课堂,同学们不仅可以从中学习到党史知识,更在情感上与革命先辈实现跨越时空“对话”,更加坚定了作为新时代青年肩负传承红色基因、续写光荣使命的重任。
未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持续探索创新分类教学新模式,不断优化课程内容与讲授形式,为打造高质量思政课程注入源源不断的全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