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航者说|锤炼党性提高思想觉悟自觉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汲取党性滋养——马克思主义学院赵波老师为传播研究院毕业生党员开展党性教育专题宣讲
发布时间: 2025-05-23
(通讯员 尹书敏)在毕业生即将告别校园、开启人生新征程的关键节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知行领航”理论宣讲团宣讲员、专职组织员赵波老师应传播研究院党委邀请,为毕业生党员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党性教育专题宣讲。此次活动以线上培训的形式举行,旨在为即将步入社会的毕业生党员上好“党性必修课”,通过强化理论武装与党性修养,帮助他们在新的人生阶段顺利实现角色转变,以坚定的党性和扎实的理论基础迎接未来的挑战,更好地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在这场党性教育专题宣讲中,赵波老师围绕“筑牢信念之基,把加强党性修养作为永恒课题”“补足精神之钙,在党的创新理论中汲取党性滋养”“把牢思想之舵,在学思践悟中持续提高党性修养”三个核心维度,为传播研究院的毕业生党员带来了一场深刻且具有启发性的党性淬炼之旅。
赵波老师首先深入讲解了党性这一共产党人的永恒课题,她指出,党性是政党的本质属性。共产党人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这种特殊性就体现在党性之中。在党性修养里,政治修养处于首位。党章明确要求党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这是对党员讲政治的基本要求。“忠诚”作为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是党性的重要体现。只有具备坚定的党性,党员才能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守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接着,赵波老师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其比作党性滋养的“营养富矿”。这一思想作为理论武装的核心内容,为党员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行动指南。为了让毕业生党员更好地理解,赵波老师结合“一带一路”国际报道案例,对比了BBC与CGTN的叙事差异。BBC的报道往往带有偏见和意识形态色彩,而CGTN则以客观、公正的视角展现“一带一路”建设的成果和意义。通过这个案例,赵波老师解析了如何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政治品格与斗争智慧,以应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党员们要学会运用这一思想武器,在国际传播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最后,赵波老师阐述了学思践悟是党性修炼的终身路径。“学”即理论学习,党员要深入学习党的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思”是价值坐标校准,要时刻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党的要求和人民的利益;“践”为专业实践,毕业生党员要将所学理论运用到国际传播、基层服务等实际工作中;“悟”则是思潮辨析,在面对各种思潮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明辨是非。毕业生党员要将理论转化为实际行动,在实践中不断锤炼党性,成为引领时代的先锋力量。
宣讲过程中设置了互动环节,赵波老师现场提问“讲政治的内涵”,引导毕业生党员回归党章原文寻找答案,使他们深刻认识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意识到只有将党的创新理论学深悟透,才能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践行党性要求。
宣讲结束后,传播研究院党委书记付长海进行总结,他强调毕业生党员要将此次学习成果转化为行动自觉,不能让党性修养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要在实际工作中彰显党员的先进性。希望毕业生党员以扎实的作风投身实践,在新的岗位上脚踏实地、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