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试验在探索│行走的思政课“追寻总书记足迹·民生篇”石家庄·正定实践研学圆满落幕
发布时间: 2025-07-08
(通讯员:秦少怡 摄影:中传MBA 秦少怡)2025年春季学期,马克思主义学院实践教学研发团队与中传MBA教育中心联合开展“追寻总书记足迹——行走的思政课”系列实践教学活动。
6月28日至29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钟思雨、张凯、李巧针、兼职辅导员秦少怡以及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师团队共同率领34名2025级MBA新生奔赴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踏上“重走初心路,解码民生经”民生探寻之旅,在正定大地上追寻习近平总书记的从政初心,感悟民生情怀。
正定作为习近平总书记从政起步的地方,既是总书记民生情怀的发源地,也是中国共产党一心为民、实干担当的重要见证地。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工作期间,深入基层、心系百姓,提出“半城郊型”经济、文旅兴县等一系列发展理念,为正定的民生改善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确保此次研学活动的顺利开展,6月22日至23日,实践教学研发团队成员提前抵达正定,对研学路线进行实地踩点与规划。团队师生深入考察了正定的历史文化遗迹、经济发展模式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现状,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生问题的重要论述,精心设计了三大作业主题:文旅兴县、“半城郊型经济”以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学生们提供了明确的学习方向和研究重点。
在6月26日行前动员大会上,思政课教师为同学们详细讲解了研学设计思路、要点、目标及作业要求,确保同学们充分理解活动意义与具体流程。
研学过程中,钟思雨老师立足总书记的民生情怀,从正定的民生实践出发,深入剖析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工作期间的关键决策与民生实践脉络,生动展现总书记一心为民的初心与担当,引导学生领悟民生实践的深刻内涵,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注入强大精神动能。
在荣国府,张凯老师以《红楼梦》为切入点,深入解读了正定“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发展模式。通过对荣国府从文学创作到文旅实践的梳理,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正定如何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吸引力、推动地方经济与文化传承的双赢,鼓励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索新时代的民生发展路径。
在此基础上,师生们深入隆兴寺,探寻文化遗产保护与民生发展的关系;在荣国府调研文旅融合模式;于正定城墙感受历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在滹沱河生态区剖析生态治理与民生福祉的协同共进;走进塔元庄村,见证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
在返程途中,李巧针老师向同学们表达了思政课“行走”的初衷。她表示,此次研学让大家走出教室,真正触摸到社会的脉搏,理解理论背后鲜活的现实意义。希望学生们能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分析问题,牢记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次实践研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不仅帮助学生在实地考察中深刻领悟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民生情怀与从政初心,更在思政教育的沉浸式体验中,强化了青年学子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未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进一步拓展思政育人的深度与广度,以实践教学为载体,将思政课程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在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大实践中,深刻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内涵。同时,学院将进一步优化“行走的思政课”模式,深入挖掘实践教学的育人潜力,引导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感悟国家发展脉搏、体察民生需求,为思政育人工作注入新的活力与时代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