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启新程 砥砺奋进谋发展——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2025年秋季工作会
发布时间: 2025-09-12
(通讯员 郭家瑞 摄影 原晋菲)并肩携手促发展,凝心聚力启新程。为系统总结上半年工作成效,精准部署秋季学期重点任务,切实推动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马克思主义学院于9月10日下午召开2025年秋季学期开学工作会。
学院全体教职工参会,工作会由党委书记刘东建主持。
刘东建书记首先带领大家共同回顾了上半年的工作,并传达了学校2025年秋季工作会精神。他指出,学院上半年在思政教师能力培养、党建工作、思政育人体系建设等方面成效显著:一是深入开展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学院成立理论阐释团与宣讲团的相关经验被教育部党组作为先进案例纳入简报;二是党建先进校创优检查成绩喜人,其中马院作为重要单位也做出了巨大贡献;三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健全完善思政育人体系建设,扎实推进思政课改革“一研究”;四是学院就业工作再续辉煌,实现连续两年100%就业率;五是人工智能专班工作初见成效,为后续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
刘东建书记强调,校党委已完成思政课改革“三举措”“三合力”“一研究”系统布局,从现在起,全院师生要进一步扎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集中优势资源建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核心课程及课程群,推动本硕博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持续优化“三合力”工作机制,提升“三举措”工作效能,建好“思政课建设研究”专业方向,开展有组织科研,打造一支高水平思政课专兼职教师队伍,培养一支理论功底深厚的高水平理论宣讲和阐释队伍。建好中传特色“大思政课”体系,创新开展实践教学,形成特色化路线和矩阵化成果。学院上下要持续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领会学习廖祥忠书记在学校秋季工作会上的讲话内容,结合学院实际明确贯彻落实方向,将各项要求转化为学院发展实效。
王晓丽院长重点部署了秋季学期的工作。她强调,本学期需以“一研究”暨“思政课建设研究”为主攻方向,持续推动“三举措”“三合力”的深度融合,确保与学校发展要求同频共振。一是推进“思政课建设研究”落地见效,面向全院征集研究生课程选题并配套相关建设支持,后续将同步启动“思政课建设系列图书”出版,支持教师围绕课程产出成果;二是深化分类教学改革,在教学案例集、特色教案等方面体现实质性成果,呼应学校“健全思政育人体系”要求;三是实施教师能力提升工程,对新进教师推行“一人一策”培养方案,在教学资源、科研项目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落实学校“教师能力全面提升工程”部署;四是突出“教学导向”进一步优化人事人才制度,将教学实效、教改贡献、团队帮扶等纳入教师考核与职称评定的核心指标,为教学型教师拓宽发展通道。同时,王晓丽院长对暑期期间落实学校专项任务、辛勤付出的优秀教师予以表彰,肯定各位教师为学院发展作出的积极贡献。
高宇副院长结合学校、学院的科研工作要求,就学院科研布局补充说明。他介绍,学院将依托马克思主义传播研究基地、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教育部思政课舆情研究中心三大平台继续开展有组织科研,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海外传播研究、发表理论文章以及推出“思政课动态年报”蓝皮书等方向持续推进。
杨洋副院长对本科教学工作提出补充要求:一是针对分类教学和集体备课推进教学督办常态化;二是邀请北京师范大学专家开展教学相关讲座培训,丰富学院教师的教学能力;三是加快分类教学案例集编撰,同时推进融入实践教学;四是配合本科教学评估,强调教师自主完善评估材料,严格按照规定完成教学要求。
党委副书记孙靖就近期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进行安排部署,学院党委将组织思政课教师与兄弟党委开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联学,并组织全院师生赴卢沟桥和抗战纪念馆参观学习,深化抗战精神入脑入心和知行合一。
工作会上,学院领导向大家隆重介绍了三位新进师资博士后郭家瑞、贾晰、王雨萧,学院已为其配备院外资深合作导师与院内教学导师,通过“双导师”制度完善“传帮带”机制,助力其快速实现从学生到思政课教师的身份转变。
此次会议既是上半年工作的总结会,也是秋季工作的动员会。全院教师纷纷表示,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立足思政课教师职责,在教学、科研与育人中主动作为,谱写教育强国建设中传马院新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