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飞教授为我校2025年秋季学期“中传思政大讲堂”暨“形势与政策”课作专题讲座
发布时间: 2025-11-07
(通讯员 刘昊昱)2025年秋季学期“中传思政大讲堂”暨“形势与政策”市级示范课第三讲于11月5日下午在中传礼堂开讲。本次课程特邀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云飞教授为同学们带来主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真理伟力和世界影响”专题讲座,2025级1000多名本科生现场参加了本次学习。本次讲座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林媛副教授主持。

张云飞教授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逻辑、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体系、“两山论”对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学的原创性贡献、党的二十大以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创新发展等方面深入浅出地为同学们进行讲解,层层递进展开详细阐述。
讲座伊始,张云飞教授指出,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这一理念强调了生态与经济的和谐发展,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鲜明标识。接着张云飞教授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时间逻辑三方面为切入点,系统地为同学们阐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逻辑。接着张云飞教授梳理了“两山论”对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学的原创性贡献,指出这一理念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生产力学说和产业理论,并强调我们要建立健全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此外,张云飞教授还从穷山恶水也能成为金山银山、恢复绿水青山才有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等方面,通过生动鲜明的案例为同学们讲述党的二十大以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创新发展。

同学们在讲座结束后积极与张云飞教授互动,来自2025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牟柄弛同学就张教授在讲座中提到的“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这一观点与家乡发展相结合发起提问。张云飞教授的回答结合实例,直接明确,极具启发性,获得了在场同学的广泛赞同和阵阵掌声。
张云飞,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入选北京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北京市社科理论“百人工程”入选者。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在国内外出版《唯物史观视野中的生态文明》《自然的复活: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思想及其当代意义》《生态文明的伦理诉求》《天人合一:儒道哲学与生态文明》等个人专著14部,在国内外杂志发表各类论文300余篇。个人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9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