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院要闻

我校作品在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红色全景资源创意展示大赛中荣获二等奖

发布时间:   2025-11-10

(通讯员 李溪源 摄影 杜娟 李丹丹 李溪源)近日,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红色全景资源创意展示大赛圆满落下帷幕,我校作品《一园览尽民族情,万心共筑中华兴》荣获大赛二等奖!



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20256月,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红色全景资源创意展示大赛面向全国高校举办。大赛由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政课虚拟仿真体验教学中心(天津大学)、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天津大学)、教育部红色文化弘扬基地(天津大学)、天津大学“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研究中心主办,共征集到来自31个省(市、自治区)330余所高校提交的1700余个作品。



我校获奖作品创作团队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李溪源、杜娟、田润、李丹丹、旦增罗布及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中英双语播音主持方向)专业的李姝璇、孙正华组成,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高宇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118日,全国大学生红色全景资源创意展示交流会暨颁奖仪式在天津大学隆重举行,我校获奖团队代表受邀参会领奖,并与全国高校获奖学生代表共同学习交流红色资源数字化传播的新思路与新路径。交流会通过优秀作品展示、经验分享、专家点评等环节,围绕红色资源的创意转化、全景技术的教育应用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为红色文化传播与创新实践搭建了优质交流平台。

《一园览尽民族情,万心共筑中华兴》全景作品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数字地图为核心课程结合点,巧妙选取中华民族园不同民族场馆建筑作为文化载体,运用全景技术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成功将思政课程中的理论文字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生动教材,既落实了思政教育的实践性要求,更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核心主题。



在内容构建上,作品深度融合党的民族理论精髓,既紧密围绕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汉族与少数民族关系”的方针,融入邓小平“国家统一首先是民族问题”的思想,更聚焦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论述,构建起系统完整的思想脉络。通过全景技术还原园内各民族特色建筑、传统服饰、节庆仪式等文化场景,参观者可直观感受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融状态,深刻体会“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团结目标。

作品尤为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衔接,以“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根本利益”为核心,通过数字化手段展陈各民族共同开拓河山的历史脉络,复原各民族交错杂居的生活场景,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具象化、可视化,有效引导青年学生积极践行“维护民族团结”的具体行动,增强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作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为框架,嵌入视频展示模块,呈现国家对民族地区的扶持政策及共同富裕成果,让观者在了解民族文化的同时,深切感悟新时代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各民族在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



颁奖仪式后,参会人员来到天津大学全国高校思政课虚拟仿真体验教学中心参与了一场沉浸式教学展示。我校获奖学生踊跃体验了由AI+XR技术打造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新样态,在《跟着走——长征》虚拟场景中“亲历”长征历程,直观感受技术与思政内容的深度融合。



参会获奖同学在分享中谈到,此次交流让团队收获颇丰,来自各高校的创意实践为红色资源的数字化传播提供了更多可能,未来将继续探索技术与内容的融合路径,让民族团结的种子通过更多元的方式传播开来。

此次获奖不仅是对我校学子专业能力与思政素养的双重肯定,更彰显了我校在红色文化创新传播与“大思政课”实践教学领域的积极探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未来,我校将继续鼓励青年学子立足专业所长,在红色资源的创意转化中守正创新,让红色薪火在数字化时代代代相传。



扫码可观看《一园览尽民族情 万心共筑中华兴》全景作品(建议使用PC端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