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洋副教授为我校2025年秋季学期“中传思政大讲堂”暨“形势与政策”课作专题讲座
发布时间: 2025-11-13
(通讯员 姚悦)2025年秋季学期“中传思政大讲堂”暨“形势与政策”市级示范课第四讲于11月12日下午在中传礼堂开讲。本次课程特邀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杨洋副教授主讲,主题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专题讲座。2024级1000余名本科生现场参加了本次学习,讲座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周围光老师主持。

杨洋老师结合大量鲜活现实案例,以通俗易懂的授课方式,从意识形态工作何以极端重要、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一度面临的风险挑战、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着力点三个方面深入浅出地为同学们进行讲解。
杨洋老师首先从意识形态的概念解析出发,着重强调了其阶级性本质属性。进而引用马克思关于“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态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的著名论断,结合苏联解体的历史教训,阐明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极端重要性。杨洋副教授指出,意识形态工作关乎国家政治安全、民族凝聚力和党的执政根基,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面对错误思潮传播和有害信息渗透,必须做到守土有责、敢于亮剑。
随后,杨洋老师深入剖析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曾面临的多重风险挑战。从软性历史虚无主义传播新样态,到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潮对主流价值的冲击,再到敌对势力通过网络、民俗、宗教等渠道的思想文化渗透,以及智能媒体发展带来的舆论生态复杂化与AI造假辨识难题,杨洋老师通过大量生动翔实的案例,让同学们直观认识到了当前我国意识形态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与隐蔽性。
最后,杨洋老师以意识形态领域已实现“一个根本扭转、四个有效扭转”的全局性转变,充分展示了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工作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同时,他围绕如何进一步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展开讲解,一是强调需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运用“三个地带”理论做好阵地管理;二是要通过正面宣传、侧面引导与反面斗争,积极构建意识形态话语权;三是要以“先守正再创新”的理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与主旋律文艺作品创作,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在讲座结尾,杨洋老师特别呼吁,传媒学子作为未来的新闻媒体行业和宣传思想文化领域的工作者,肩负着国际传播与舆论引导的重要使命,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强化责任担当,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持续筑牢辨识错误思潮的理论根基,在文化强国建设中淬炼强大本领,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杨洋老师的整场讲座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不仅帮助同学们厘清了意识形态领域的核心问题,还指明了社会思潮传播的最新动态,更激发了大家立足专业、守护主流价值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杨洋,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校级“教学青年拔尖人才”,北京市“四个一批”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入选全国首届高校思政课教师“青马”班,获得北京市十一届思政课教学基本功大赛二等奖。曾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和北京市大兴区基层政府挂职。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2项,出版学术专著《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构建研究》,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党的文献》等期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撰写内参报告十余篇,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