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院要闻

走,到白杨大集上思政课 ——第二期中国传媒大学“三合力协同育人思政大课堂”暨第二届户外沉浸式思政课堂圆满完成

发布时间:   2025-11-13

通讯员 阴军莉)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本科生院、学生工作部、校团委及各学院等家单位共同打造的第二期三合力协同育人思政大课堂思想道德与法治第二届户外沉浸式课堂于2025114-5在白杨大集成功举行



开幕式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教研部主任须大为主持


 

王晓丽院长在致辞中表示,本次课堂是多家单位协同育人的又一创新举措,希望持续拓展教学边界,让同学们在思政课中真正学有所获、思有所得。



户外沉浸式课堂负责人阴军莉介绍,本次教改的核心理念是从认知、情感、价值、行为等多维度同向发力,将具身认知理论融入教学实践,使学生从传统课堂的聆听者转变为深度参与者、挑战者和决策者。



此次活动以理想信念的征途:寻找精神之‘钙’为主题,通过八个逻辑递进的沉浸式关卡,构建起从探索理想起源承担使命担当的完整信念淬炼体系:在理想萌种中追溯初心之源,在同心筑盾中凝聚集体力量,在真理寻踪中探寻马克思主义思想光芒,在破局闯关中直面困难挑战,在青春筑梦中将个人理想汇入时代洪流。八个关卡环环相扣,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理想信念的内涵与价值。活动持续两天,吸引全校2200名大一学生深度参与。



活动现场氛围热烈,同学们积极投入到各个关卡中,纷纷表示收获颇丰:“这次户外沉浸式思政课堂不再是传统的理论灌输,而是让我们在实践中去感受、去思考,这种教学方式让我真正理解了思政课的意义。”“在活动中,我不仅学到了知识,还锻炼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将对我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本次活动也作为全校本科新生班级德育委员的一次重要培训,活动的每一环节均紧扣德育委员作为班级思政领航员的职责要求,引导其在完成体验任务的过程中,深化理论认知、提升组织能力、强化使命担当,实现活动设计与素养提升的深度融合。来自各学院的63名志愿者协助组织活动流程,在各个关卡为同学们提供周到的帮助和指导。活动结束后,参与培训和服务的同学们纷纷表示,这次活动让他们对自己的职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意识要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实际行动中,通过组织和参与各类活动,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



校内各级领导老师现场观摩后给予高度评价。校党委副书记张绍华认为,走出课堂的创新形式极大提升了学生参与感,是增强思政课实效的关键。本科生院副院长贺小飞称赞这是融合心理学与哲学的跨学科设计,有效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工作部副部长王芯蕊表示,师生交流式学习是最有效的教学方式。电视学院党委副书记程素琴评价,思政课能激发好奇心就成功了一半。新闻学院党委副书记武楠指出,这种形式不仅受学生欢迎,更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理想信念,对其成长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引导作用。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李洋红琳认为,将书本知识鲜活地落实到生活中,是更易被大学生接受的参与式教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孙靖指出,理想信念教育的沉浸式课程,打破了传统课堂壁垒,实现了“理论+实践”的深度融合,为高校思政课育人大课堂创新实践拿出了高质量的中传方案。



北京市就业促进中心、北京金融科技学院、河北正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国传媒大学附属小学等单位的领导老师观摩后也纷纷表示,沉浸式课堂新颖且具有创新性,尤其结合了学校专业特色,体验感强,希望此类活动能向兄弟院校中小学生开放。

思政小课堂社会大课堂,从知识传授具身践行,中国传媒大学正以守正创新的姿态,书写着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的生动答卷。本次活动的成功,不仅在于其形式的破圈,更在于其深刻把握了思想政治教育知信行统一的内在规律——当理论照进现实、当体验激发感悟、当挑战淬炼信念,立德树人便拥有了最坚实的落点。这既是学校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的时代应答,也为高校思政教育改革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中传样本。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三合力协同机制,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前行、课堂内外资源融会贯通、大中小学思政教育有效衔接,让真理的光芒照亮更多学子的青春之路,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注入不竭的精神动力。